11月28日,斯堪尼亚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南通如皋,命名为斯堪尼亚制造(中国)有限公司,它是通过收购南通皋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而获得了生产资质,是斯堪尼亚在中国100%独资的企业,并宣布将于2022年下半年下线第一辆中国本土化车辆。
如皋建厂 紧抓中国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对高效物流和可持续运输需求的不断提升,高出勤率、智能高效的车辆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了抓住这些趋势带来的机遇,斯堪尼亚大幅提高在中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建设。斯堪尼亚中国集团总裁何墨池表示,“中国现在越来越开放,而且中国政府持续推出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和扩大开放,这些措施不断提升中国经济韧性和生产率。加之斯堪尼亚为市场带来的卓越的运营经济性、低排放、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价值将越来越多地被日趋成熟的中国运输行业所需要。因此,我们预计到下一个十年,中国将成为我们全球最大的市场。”
人杰地灵,古城如皋成为斯堪尼亚的不二之选。据介绍,如皋制造基地注册资金20亿元,占地36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占地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工厂一期工程主要是生产制造车辆底盘和驾驶室,包括驾驶室焊接和涂装,二期计划生产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等。关于整车的生产规划,斯堪尼亚中国生产总监伊诺透露,“现有合格证资质上的产能是年产5万辆,预计投产初期产量会较小,斯堪尼亚会根据市场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斯堪尼亚中国区总经理季瑞德说,“斯堪尼亚会充分利用现有经销商网络,同时也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商化方面,利用斯堪尼亚的优势探寻销售机会,以此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用更少的资源去卖更多的车,通过更加便利的渠道,更快地为客户提供最合适、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如此看来,通过如皋工厂的建立,斯堪尼亚将在中国生根发芽。
价格统一 品质不打折
听到国产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价格会大幅降低。而斯堪尼亚得益于自身强大的模块化生产系统,无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都是同样质量、同样技术标准的产品。斯堪尼亚如皋生产基地采用的同样是斯堪尼亚全球采购系统,生产线、生产标准、零部件标准等都是和其他两个工厂一样。何墨池表示,“我们对客户、对市场的承诺是,你不论在哪里买任何一台斯堪尼亚,在品质上是不会有任何折扣的,生产总成是可以互换的。在初期,我们的国产化率会比较低,但是我们的目标是经过快速的本土供应商的开发和发展,能够达到一个80%的国产化率。”因为在斯堪尼亚,供应商的开发过程也是一个相对比较严苛的审核和遴选的过程,只有它达到斯堪尼亚相关质量标准才能进入体系。
因此,国产化的根本优势和目的是缩短交车时间和更好地为客户实际需求服务,在价格上也将会和其他两个生产基地相当,并不会因为在中国生产,就大幅降低价格。但是因为关税、人员成本等综合因素影响,在华生产的产品也会有一些本地化的价格优势,但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
此外,作为斯堪尼亚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如皋生产制造的产品除了满足亚太地区以外,将会同欧洲、拉丁美洲的的两个生产基地进行共享。当其他两个生产基地产能不足时,如皋生产基地将会作为补充。这也是得益于三个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完全可以满足斯堪尼亚全球生产体系的需求。
研发创新 推动可持续发展
当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逐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意味着智能化真正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汽车行业正在朝着可持续交通和新能源领域发展,而斯堪尼亚致力于成为向可持续运输系统转变的领导者。“通过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研发的投入,比如在中国设立创新中心,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对接这些创新领域。这将增强我们的全球竞争力,让斯堪尼亚能够引领行业向可持续交通系统转变。” 斯堪尼亚中国区总经理季瑞德表示。
企业要保持自身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斯堪尼亚在中国的研发里程已经有三年之久。2020年,斯堪尼亚在北京成立了致力于未来交通系统的创新中心。之后,创新中心将继续深入到中国电气化市场研究中,并有望与合作伙伴进行自主测试。在研发方面,斯堪尼亚还在瑞典聘用了多名相关专业中国留学生,既能更好理解和融合瑞典与中国的文化,又能更好发挥专业特长,为斯堪尼亚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从传统的燃油动力转变到更多的新能源动力,斯堪尼亚不仅是从自身整体的研发创造上进行创新,也非常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斯堪尼亚正在将自己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带到中国,以帮助国内实现更低的有害气体排放。何墨池介绍,斯堪尼亚还基于如皋生产基地,与当地政府合作做一些清洁能源的技术研发,包括利用污泥产生生物燃气,以减少化石燃料对于大气的污染。
“立足中国,着眼世界”是斯堪尼亚的投资策略。斯堪尼亚中国建厂,不但推动了中国商用车市场的高端化进程,而且将助推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斯堪尼亚必将再创“公路之王”的下一个传奇。